欢迎访问阳泉市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预决算公开 > 政府预算公开
关于阳泉市城区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1-04-20 15:31 来源:

  ——2021年4月14日在阳泉市城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阳泉市城区财政局局长  齐永军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提出阳泉市城区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面对艰巨繁重的转型发展任务,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四为四高两同步”、“重塑竞争新优势,倾力打造晋东区域中心城”总体思路和要求,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牢牢把握打造“三有”新城区、建设阳泉“首善之区”总目标总任务,扎实推进“两个统筹”,全面抓好“六稳”“六保”,强力推动“六新”突破,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转型发展主动战、全面小康决胜战、改革创新攻坚战。与此同时,财政部门更加积极有为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牢牢坚持“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十二字方针,团结奋进、攻坚克难,强化争先进位意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足额安排抗疫经费,兜牢兜实民生底线,全力保障重大战略,持续推进财政改革,财政职能作用有效发挥,全年财政预算稳定运行,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全区财政总预算经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根据我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12月经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批准,支出预算由年初65020万元调整为120199万元,增加55179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短收1814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增加37679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增加20144万元,调入资金75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821万元,体制上解支出增加84万元。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9316万元,为年初区计划31130万元的94.17%,短收1814万元,同比下降2.72%,减收819万元,增幅在各县区排名第二(除开发区外)。税收收入完成25707万元,同比下降3.69%,减收986万元。其中:增值税完成9473万元,下降11.57%,企业所得税完成3914万元,下降6.12%,个人所得税完成602万元,增长6.55%。非税收入完成3609万元,同比增长4.85%,增收167万元。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0199万元,为调整预算120199万元的100%,同比增长58.89%,增支44549万元。其中: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578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25.88%; 

  --国防支出195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3.17%; 

  --公共安全支出855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42.74%; 

  --教育支出26375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7.22%; 

  --科学技术支出471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4.32%;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335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75.43%;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867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29.77%; 

  --卫生健康支出7416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6.62%; 

  --节能环保支出13981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448.7%; 

  --城乡社区支出16149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67.64%; 

  --农林水支出1012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下降42.7%; 

  --交通运输支出8049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6838.79%; 

  --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1369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5.96%; 

  --商业服务业等支出85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97.67%;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287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245.78%; 

  --住房保障支出11412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304.11%;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668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36.61%; 

  --债务付息支出1069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0.09%。 

  --债务发行费用支出6万元,为预算的100%。 

  --其他支出20万元,为预算的100%。 

  3、转移支付执行情况 

  2020年,上级对我区转移支付补助82925万元,比2019年36209万元增长129.02%,主要是2020年上级下达我区特殊转移支付资金26034万元、大气污染防治资金7408万元、老旧小区改造专项资金11074万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62147万元,增长130.28%;专项转移支付20778万元,增长125.33%。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40632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1061万元,上级专项补助收入462万元,举借新增专项债券19700万元,抗疫特别国债资金19000万元,上年结余79万元,调入资金330万元。 

  2020年,政府性基金支出执行40550万元,为预算的99.98%,比上年增长430.83%,调出资金75万元,年终结转7万元。支出主要为新增专项债券支出(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抗疫特别国债安排的支出、政府性基金上级补助收入安排的支出、以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土地收益基金等收入安排的支出。 

  (三)社会保险基金执行情况 

  2020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4533万元,剔除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因素影响(下同),同口径比上年增长34.12%。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2133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7.87%。社会保险基金当年结余2400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731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1669万元),滚存结余11178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9417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1761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560万元,全部为上级补助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执行560万元,为省属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财政补助资金、中央企业及原中央下放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资金。 

  (五)抗疫特别国债和特殊转移支付情况 

  2020年,为有效应对财政收支矛盾,我区努力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上级财政下达我区抗疫特别国债和特殊转移支付资金45034万元,其中:抗疫特别国债19000万元,占全市总额度的14.73%;特殊转移支付26034万元,占全市总额度的17.16%。抗疫特别国债和特殊转移支付资金的下达,有力地保障了疫情防控和重点工作及群众生产生活保障工作,支持了我区重点项目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政府债务举借情况 

  2020年,我区争取地方政府新增债券资金24700万元,其中:一般债券5000万元、专项债券19700万元,专项用于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矸石山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等项目,为我区转型发展、创卫攻坚、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了财力支持。 

  2020年,省财政核定我区政府债务限额5.9亿元,全区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5.6亿元,比2018年3.43亿元净增2.17亿元,债务处于可控可防范围。 

  (七)落实区第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及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预算决议情况 

  2020年,认真落实区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有关决议和区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意见,面对严峻困难局面,坚决贯彻区委决策部署,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因势利导,加大组织征收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更大力度支持高质量转型发展,更加精准保障改善民生,更快步伐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持续提升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水平,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得到平稳发展。 

  1、全力支持疫情防控保障,扎实推进“两个统筹”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区财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紧急动员、迅速行动,全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是建立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资金应急保障机制,加强资金集中统一调度,简化拨款程序,及时足额保障疫情防控资金,全区累计投入各级财政疫情防控资金9070万元,提前支付重点人员新冠疫苗接种经费100万元;二是扎实做好全区疫情防控采购工作,出台了《阳泉市城区财政局关于疫情防控采购便利化的通知》,建立采购“绿色通道”,保证疫情防控采购工作的高效性;三是依法依规加强疫情防控资金监管,出台了《关于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经费保障政策的紧急通知》等制度,落实资金监管责任,确保每一笔资金用在“刀刃上”;四是纾难解困支持企业发展,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全区新增减税降费4374万元。 

  2、持续加强税收征管力度,财政收入更加稳健 

  过去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财政减收压力较为严重,区财政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坚持新发展理念,主动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坚决落实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各项政策,积极培育财源,增加税收活力。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9316万元,增幅全市排名第2(除开发区外)。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120199万元,首次突破12亿元。 

  3、积极应对收支矛盾压力,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2020年,面对财政收支矛盾剧增的压力,财政部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应对收支矛盾压力,切实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一是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保战略、保基本的总纲,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原则,从严从紧管好财政支出,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优化支出结构,切实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统筹保障能力;二是加大对上资金争取力度,认真总结谋划,多次向省财政厅、市财政局陈情述困,全年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56891万元(除特殊转移支付),较上年增长57.12%,争取特殊转移支付、抗疫特别国债资金45034万元,争取新增债券资金24700万元;三是优化支出结构,兜牢民生底线,“三保”支出放到预算安排的首位,重点支持教育、社保、医疗、农业、生态环保等领域,有力地支撑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项目的开展,实现年度预算收支平衡。 

  4、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改善民生福祉 

  始终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2020年民生支出104439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6.89%,连续七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以上,首次突破10亿元。一是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支持教育优质发展。2020年教育支出26375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1.94%,同比增长7.22%,有力地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教育教学环境得到了不断改善。二是提高社保就业保障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福祉。2020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867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4.86%,同比增长29.77%,保障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三是大力发展基层医疗水平,完善医疗保障体系。2020年卫生健康支出7416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17%,较上年增长16.62%,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工作。四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繁荣发展。2020年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335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11%,同比增长75.43%,不断提升城区文化软实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5、全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不断巩固发展成果 

  积极发挥财政职能,全面落实区委决策部署和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全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一是切实做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规范举借和偿还行为,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在收支矛盾较大的情况下,我区积极主动作为,立足长远发展,积极消化存量政府债务规模,努力减低政府债务风险,安排预算资金3050万元专项用于偿还到期政府债券本金,政府债务风险整体处于可控可防范围。在严控政府债务风险的同时,合理举借新增政府债券24700万元,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工程项目提供财力支持;二是建立民生领域资金台账,切实摸清民生领域专项资金情况,强化扶贫资金动态监控机制建设,切实打通扶贫资金监管“最后一公里”;三是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大投入力度,2020年共安排13981万元,全力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6、全力支持全区重点工作,助力经济转型发展 

  按照区委的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筹措财政资金,优化调整支出结构,合理利用政府债券资金,助力我区经济转型发展。一是全力支持“创卫”工作,2020年安排专项资金5952万元,有效改善了城乡社区环境卫生,保障了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全力支持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020年安排专项资金18074万元,顺应群众改善居住条件的期盼,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三是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始终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进一步增加财政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852万元,专项用于支持乡村振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节水型社会建设、乡村环境治理等方面,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是大力支持节能环保工作,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支持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安排专项资金13981万元,专项用于冬季清洁取暖工程、冬季清洁取暖既有建筑能效提升工程、老工业区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桃河、义井河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大阳泉和王家峪之间无主矸山和西峪矸山治理等项目,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水平。 

  7、稳步推进财政各项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国有资产报告体系,完成了我区2019年度国有资产综合报告编报工作,经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全面地反映了我区国有资产的基本情况和管理情况,提高了我区国有资产管理公信力、透明度;二是推进财政核心业务一体化改革,按照全面综合、规范统一、公开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管理业务基本原则,以“一套系统、两级部署、三个贯通、四个实现”为建设目标,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管理为主线,实现项目库滚动管理、中期财政规划、预算编制、绩效指标目标管理、预算执行、预算调整、绩效指标报告监控、财务处理及决算管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等预算管理的完整生命周期管理;三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制定出台了《中共阳泉市城区区委 阳泉市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增强了“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切实把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各位代表,总的来看,2020年各项财政工作稳步推进、开拓创新,取得了新的进展。这是区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加强监督、有力指导的结果,是全区各部门和全区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结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和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新增税源增长乏力,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基础不稳,刚性支出不断增加,收支矛盾更加突出;资金使用绩效仍需提高;财政干部知识更新能力提升不足、干部队伍建设仍需加强等。对此,我们将继续通过促进发展、推进改革、规范管理、硬化约束等措施积极加以改进,集中精力有效化解难题,推动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也恳请各位代表、委员一如既往地给予指导和支持。 

  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做好财政预算工作至关重要。2021年预算编制工作,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围绕市委“重塑竞争新优势,倾力打造晋东区域中心城”目标,聚力打造“四城一业”、建设晋东中心城“首善之区”,努力推动转型发展蹚新路,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 

  (一)2021年预算安排总体要求 

  一是收入预算实事求是、科学预测、打实打足。积极组织做好财政收入工作,既要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又要依法征收,加强税收征管,加大非税收入管理力度,确保应收尽收。 

  二是支出预算坚持“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十二字方针。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按4.76%降幅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做好“三保”的前提下,更加突出保战略,集中财力办大事,聚焦“六新”突破,围绕“四个中心”、“三个提升”、“五个突破”,聚力打造“四城一业”、建设晋东中心城“首善之区”,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 

  三是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强化对政府债券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加大对教育、医疗、农业等公共基础设施支持力度,带动有效投资。 

  四是全力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全力支持城商行改革化险工作。筑牢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底线,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增强财政可持续性,确保财政安全运行。 

  五是加强预算信息化建设和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财政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实现对财政资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流程监控。将绩效管理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加强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二)2021年财政收支预算 

  1、一般公共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为31650万元,比上年实际29316万元增长7.96%。其中:税收收入28000万元,比上年实际25707万元增长8.92%;非税收入3650万元,比上年实际3609万元增长1.14%。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63063万元,同比下降3.01%。其中:区级财力安排51956万元,上级专项转移支付提前告知11107万元。主要项目安排情况: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安排8786万元,比上年预算8668万元增长1.36%; 

  --国防支出安排130万元,比上年预算150万元下降13.33%; 

  --公共安全支出安排432万元,比上年预算360万元增长20%; 

  --教育支出安排21544万元,比上年预算24309万元下降11.37%; 

  --科学技术支出安排139万元,比上年预算370万元下降62.43%;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安排594万元,比上年预算623万元下降4.65%;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14187万元,比上年预算11523万元增长23.12%; 

  --卫生健康支出安排5336万元,比上年预算5429万元下降1.71%; 

  --节能环保支出安排64万元,比上年预算400万元下降84%; 

  --城乡社区支出安排2581万元,比上年预算8822万元下降70.74%; 

  --农林水支出安排536万元,比上年预算423万元增长26.71%; 

  --交通运输支出安排38万元,比上年预算100万元下降62%; 

  --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安排197万元,比上年预算130万元增长51.54%;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安排149万元,比上年预算154万元下降3.25%; 

  --住房保障支出安排4021万元,上年预算为0万元;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安排641万元,比上年预算400万元增长60.25%; 

  --预备费安排550万元,比上年预算600万元下降8.33%; 

  --其他支出安排2085万元,比上年预算1568万元增长32.97%; 

  --债务付息支出安排1053万元,比上年预算991万元增长6.26%。 

  2、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1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10000万元,提前告知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2万元,上年结余7万元,调入资金908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安排10930万元,主要用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和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安排的征地和拆迁补偿、2020年度专项债券付息等专项支出。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14100万元,同比增长8.4%。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13081万元,同比增长7.99%,当年预算收支结余1019万元,滚存结余12197万元。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均为零。 

  三、完成2021年预算任务的主要措施 

  2021年财政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牢记领袖“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殷殷嘱托,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区委十一届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十二字方针,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加大优化支出结构力度,统筹抓好“六稳”“六保”和“六新”发展,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健全绩效为导向的预算分配体系,有效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努力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具体来讲,就是要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凝心聚力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强化收支管理,全力保障财政平稳运行 

  面对日益突出的财政收支矛盾,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充分估计各类风险、矛盾和不确定性,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保障财政平稳运行。 

  1、狠抓收入征管,夯实财税收入基础。多管齐下、开源节流,协调税务部门做好税收组织工作,挖掘增收潜力,确保应收尽收;强化对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加强财政资金的统筹力度,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加强跨年度收入统筹,提高年度间均衡性和稳定性。 

  2、厉行勤俭节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从严从紧把好预算支出关口,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其他非重点非刚性支出,调整腾出财力优先用于“三保”等重点领域支出。对于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项目坚决砍掉,对预算执行进度慢的项目资金到期收回,把更多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3、积极争取资金,强化财政保障能力。在争取工作的前瞻性、及时性、精准性上下功夫,深入研究国家和省、市政策出台趋向,把握争取上级支持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协同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和申报,有理有据反映我区诉求,精准发力沟通对接,推动更多重点项目、重大改革、重要政策纳入国家和省、市“十四五”规划大盘子。 

  (二)聚焦战略发展,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转型 

  聚焦战略任务安排财政资金,聚焦战略实施发挥财政职能,把财政工作深入融入全区发展战略和发展大局。 

  1、支持重点项目,有效推动转型发展。紧密围绕“四为四高两同步”、“重塑竞争新优势,倾力打造晋东区域中心城”总体思路和要求,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牢牢把握聚力打造“四城一业”、建设晋东中心城“首善之区”总目标总任务,按照我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十一届党代会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重点项目规划情况,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筹措基建资金,在合规前提下用足用好用活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生态环保、棚改项目、教育卫生等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打造智慧创新之城、红色文旅之城、康养品质之城、和顺幸福之城,形成对经济的有效拉动,助力我区经济转型发展。 

  2、兜牢民生底线,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注重对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帮扶,切实保障好群众基本生活,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加强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完善社保基金管理,加大对困难群体帮扶救助力度,落实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支持加强基础教育,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提升高中教育质量。继续发挥财政推动就业创业工作的作用,统筹用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等,深入实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的帮扶,推动稳住就业基本盘。完善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政策,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保障水平,增强突发重大传染病应对处置能力,完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支持文化惠民,加大公共文化专项投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3、支持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聚焦乡村振兴,大力实施农业“特”“优”发展战略,支持建设集“产业、旅游、采摘、休闲、服务”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持续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可持续发展,支持打造以义井镇为基础、覆盖全区的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支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支持农村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公共资源向农村辐射。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支持做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河道治理等工作,让农民与市民一样享受高品质便捷生活。 

  4、支持民营经济,营造最优营商环境。落实区委区政府高质量发展要求,完善产业专项资金扶持政策,转变财政职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企业支持作用,提高财政服务能力。加强标准化工作经费支持,建立标准化表彰奖励机制,加大企业和各社会组织标准化投入,支持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发攻关,促进科技成果向标准的转化。强化融资担保机构作用,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推动实体经济做强做大,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深化财政改革,加快完善现代财税制度 

  紧盯薄弱环节,坚持问题导向,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推动现代财税制度建立。 

  1、严格预算管理,健全预算管理制度。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实施条例,持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严控向实有资金账户划转资金,提高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性、规范性。继续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提升财政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扎实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加强和规范政府购买服务。进一步完善项目库建设,加强资金和项目对接,结合财力状况、轻重缓急、实际需求、绩效情况等,科学细化预算编制。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夯实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基础,健全绩效为导向的预算分配体系,推动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更加自觉接受公众监督。 

  2、坚持底线思维,注重防范化解风险。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充分发挥政府债券有效拉动投资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强化债券申报管理,加强债券资金的使用监管和绩效考评。积极筹措资金偿还到期债务,逐步降低债务风险水平。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全力配合做好城商行改革化险工作,支持建立全覆盖、穿透式监管体系。 

  3、加强内控建设,强化财政监督管理。积极探索财政监督的新形势新途径,加强和改进预算管理监督。建立健全以政府部门财会监督为主导的体系框架,加大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的贯通协调。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加强内控报告编审检查力度,提升财务管理监督水平。推动会计准则高质量实施,进一步加强会计评估行业监管,持续提升中介机构执业质量。提升财政监督水平,强化成果运用,确保各项财经制度严格落实、重大财税政策落地见效。 

  各位代表,做好2021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基本民生的支持保障力度,扎实做好财政预算各项工作,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奋力夺取“十四五”转型开局新胜利,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主办单位:中共阳泉市城区区委 阳泉市城区人民政府主办   网站地图
地址:中国山西省阳泉市南大街300号 邮编:045000 联系方式:0353-2169068 cqxxzx@126.com
ICP备案编号:晋ICP备 05007173 号 网站标示码 1403020001 晋公网安备 140302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