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阳泉市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预决算公开 > 政府预算公开
关于阳泉市城区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3-03-20 17:02 来源:

——2023年3月2日在阳泉市城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阳泉市城区财政局局长  齐永军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阳泉市城区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市委“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坚定扛起“中共创建第一城”首善之区责任担当,有效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扎实推进“两个统筹”,全面抓好“六稳”“六保”,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兜牢兜实民生底线,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全区财政总预算经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根据我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12月经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批准,支出预算由年初72673万元调整为109912万元,增加37239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短收1787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增加21744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增加11354万元,债务转贷收入增加5200万元(一般债券1000万元、再融资债券4200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增加5700万元,上解支出增加681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支出增加4291万元。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9871万元,为年度预算31658万元的94.36%,短收1787万元,同比降低4.7%,减收1474万元。税收收入完成26285万元,同比减少5.02%,减收1390万元,其中:增值税完成9880万元,增长19.8%;企业所得税完成2065万元,下降38.38%;个人所得税完成568万元,减少5.96%。非税收入完成3586万元,同比减少2.29%,减收84万元。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9267万元,为年度调整预算109912万元的81.22%,同比增长4.21%,增支3609万元。其中: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889万元,为预算的99%,比上年增长9.85%;

--国防支出193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下降9.39%;

--公共安全支出783万元,为预算的92%,比上年下降2.49%;

--教育支出27201万元,为预算的92%,比上年增长17.56%;

--科学技术支出775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366.87%;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857万元,为预算的90%,比上年下降54.68%;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457万元,为预算的95%,比上年增长15.73%;

--卫生健康支出10926万元,为预算的89%,比上年增长59.22%;

--节能环保支出692万元,为预算的51%,比上年下降89.15%;

--城乡社区支出4994万元,为预算的59%,比上年增长21.95%;

--农林水支出2162万元,为预算的75%,比上年增长214.7%;

--交通运输支出320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492.59%;

--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323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31.3%;

--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192万元,为预算的94%,比上年增长55.41%;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321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66.32%;

--住房保障支出2055万元,为预算的18%,比上年下降80.67%;

--粮油物资储备支出32万元,为预算的100%;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766万元,为预算的99%,比上年增长108.25%;

--债务付息支出1124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6.74%;

--债务发行费用支出5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50%;

--其他支出2200万元,为预算的76%。

3.转移支付执行情况

2022年,上级对我区转移支付补助62618万元,比2021年51685万元增长21.15%,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50959万元,比上年增长24.26%;专项转移支付11659万元,比上年增长9.19%。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政府性基金总收入完成51122万元,其中:区本级收入为0,上级专项补助收入3286万元,举借新增专项债券43200万元,上年结余4636万元。

2022年,政府性基金支出执行48912万元,为预算的95%,比上年增长236.54%,年终结转2210万元。支出主要为新增专项债券支出(棚户区改造、小河乡村旅游、义井镇人居环境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1947文化园建设等项目)、政府性基金上级补助收入安排的支出。

(三)社会保险基金执行情况

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7654万元,比上年增长15.54%。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5134万元,比上年增长0.71%。社会保险基金当年结余2520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228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1833万元、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结余459万元),滚存结余13949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946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11708万元、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结余1295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收入完成2013万元,其中: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00万元,上级专项补助收入1913万元。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00万元,专项结转1913万元。主要为省属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省级财政补助、2020—2021年及2022年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中央补助资金。

(五)政府债务举借情况

2022年,我区争取地方政府新增债券资金45200万元,其中:一般债券2000万元,专项债券43200万元专项用于教育文旅、医疗卫生、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人居环境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为我区转型发展、红色文旅、生态环保等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财力支持

2022年,省财政核定我区政府债务限额11.11亿元,全区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1.11亿元,比2021年6.6亿元净增4.51亿元,全区政府债务率低于120% 的警戒线,债务处于可控可防范围。

(六)落实区第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及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预算决议情况

1.巩固成效增后劲,减税降费激活力

2022年,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对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行业,集中退还增值税存量留抵税额,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严格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延续实施制造业、科技创新、就业创业等方面减税政策,共减免各类税费41000万元,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税源监控,确保支柱产业税收不流失,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把减税降费释放的红利转化为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发展。

2.难中求成稳增长,保证收入促发展

2022年,面对支柱性税源减少、新冠疫情影响等不利因素和严峻形势,财政部门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坚定信心不动摇,加强协调配合,强化组织调度,全力以赴组织收入,拓展财源、壮大财力。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9871万元,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3.应对矛盾优结构,狠抓收支保平衡

今年,财政收支矛盾剧增,财政部门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应对收支矛盾压力,切实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一是厉行勤俭节约,优化支出结构,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保战略、保基本的总纲,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原则,从严从紧管好财政支出,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优化支出结构,切实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统筹保障能力;二是认真总结谋划,争取上级资金,全力争取上级支持,全年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33098万元,新增债券资金45200万元;三是兜牢“三保”底线,支持重点项目,“三保”支出放到预算安排的首位,重点支持教育、社保、医疗、农业、生态环保等领域,有力地支撑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项目的开展,实现了年度预算收支平衡。

4.以人为本谋实事,改善民生增福祉

我们始终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2022年民生支出为70989万元,连续九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80%,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提高社会保障和就业水平、大力改善基层医疗水平、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发展思路,全区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支持教育优质发展。2022年教育支出27201万元,有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不断改善教育教学环境。二是提高社保就业保障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福祉。2022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457万元,保障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三是大力改善基层医疗水平,完善医疗保障体系。2022年卫生健康支出10926万元,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水平。四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繁荣发展。2022年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857万元,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5.防范风险强担当,守住底线保安全

积极发挥财政职能,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在我区收支矛盾较大的情况下,我们积极主动作为,立足长远发展,努力降低政府债务风险,安排预算资金4291万元专项用于偿还到期政府债券本金,全力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全区债务风险整体处于可控可防范围。在严控政府债务风险的同时,合理举借新增政府债券45200万元,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财力支撑。

6.拉动投资抓项目,保障战略添动能

按照区委的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筹措财政资金,优化调整支出结构,合理利用政府债券资金,助力我区经济转型发展。一是全力支持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安排城区数字消费券专项资金1500万元、新入统服务业企业奖励经费70万元等,市场活力加速释放;二是全力支持红色文旅事业,安排市委、市政府旧址修缮等各类资金327万元,红色品牌擦亮叫响;三是全力支持科技创新发展,安排人才工作专项经费2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经费30万元、海因科技奖补资金33万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补助40万元、“大唐阳泉369云工厂”项目经费550万元等,智慧创新竞相迸发;四是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安排冬季清洁取暖能效提升专项资金914万元、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资金7088万元、采煤沉陷区治理专项资金3733万元、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19000万元、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资金128万元等,为我区转型发展增添动能。

各位代表,总的来看,2022年各项财政工作稳步推进、开拓创新,取得了新的进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政协有力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部门和全区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结果,为我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和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新增税源增长乏力,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基础不稳,刚性支出不断增加,收支矛盾更加突出;资金使用绩效仍需提高;财政干部知识更新能力提升不足、干部队伍建设仍需加强等。对此,我们将继续通过促进发展、推进改革、规范管理、硬化约束等措施积极加以改进,集中精力有效化解难题,推动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奋进之年,做好财政预算工作至关重要。2023年预算编制工作,紧紧围绕市委“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区委“中共创建第一城”首善之区总目标总任务,努力推动转型发展新路,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

(一)2023年预算安排总体要求

一是坚持科学合理预计收入。收入预算编制与我区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充分考虑我区转型发展良好态势,科学合理制定收入计划。积极组织做好财政收入工作,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二是坚持精细化管理,压减一般性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厉行勤俭节约,从严控制“三公”经费预算,做到“三公”经费只减不增。严格控制单位运转经费,压减一般性支出,将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用于支持“三保”、民生保障等重点支出。

三是坚持量入为出,增强重大项目财力保障。将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作为预算安排首要任务,加强财力统筹,集中财力支持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大事项,补齐民生政策短板,合理安排民生支出;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盘活各类财政资金和资产,增强对重大战略任务的资金保障能力。

四是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兜牢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底线,加大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力度,积极消化暂付性款项。强化法定债务管理,新增债务限额“只减不增”。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对新增隐性债务“零容忍”。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增强财政可持续性,确保财政安全运行。

五是坚持绩效管理,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实施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加强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大力削减或取消低效无效支出,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二)2023年财政收支预算

1.一般公共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为31365万元,比上年实际29871万元增长5%。其中:税收收入27600万元,比上年实际26285万元增长5%;非税收入3765万元,比上年实际3586万元增长5%。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90605万元,同比增长24.67%。其中:区级财力安排61421万元,上级专项转移支付提前告知7539万元,上年专项结转20645万元,新增一般债券1000万元。主要项目安排情况: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安排11061万元,比上年预算11017万元增长0.4%;

--国防支出安排164万元,比上年预算163万元增长0.61%;

--公共安全支出安排686万元,比上年预算720万元下降4.72%;

--教育支出安排29136万元,比上年预算26247万元增长11.01%;

--科学技术支出安排150万元,比上年预算113万元增长32.74%;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安排718万元,比上年预算645万元增长11.32%;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17812万元,比上年预算11310万元增长57.49%;

--卫生健康支出安排6965万元,比上年预算7125万元下降2.25%;

--节能环保支出安排699万元,比上年预算362万元增长93.09%;

--城乡社区支出安排5785万元,比上年预算3318万元增长74.35%;

--农林水支出安排1990万元,比上年预算1110万元增长79.28%;

--交通运输支出安排150万元,比上年预算111万元增长35.14%;

--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安排228万元,比上年预算317万元下降28.08%;

--商业服务业等支出安排83万元,比上年预算1万元增长8200%;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安排161万元,比上年预算241万元下降33.2%;

--住房保障支出安排10305万元,比上年预算2581万元增长299.26%;

--粮油物资储备支出安排6万元,上年预算为0。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安排557万元,比上年预算973万元下降42.75%;

--预备费安排910万元,比上年预算600万元增长51.67%;

--其他支出安排3039万元,比上年预算4595万元下降33.86%。

2.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3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51866万元,其中区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0000万元,提前告知专项转移支付收入56万元,上年结转2210万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39600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安排51866万元,主要用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和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安排的支出、其它政府性基金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2023年度专项债券付息等专项支出。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16927万元,同比增长 0.04%。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15643万元,同比增长2.52%。当年预算收支结余1284万元,滚存结余15233万元。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00万元,上年专项结转1913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113万元。

三、完成2023年预算任务的主要措施

2023年财政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财政政策措施,优化财政资金安排,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提质增效,努力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一)持续强化政治引领,推动政策落地落实

牢固树立以政领财理念,坚持和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持续强化“财”服从服务于“政”的意识,当好区委区政府的参谋助手,高质量做好具体服务工作,切实把忠诚担当奉献体现在财政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

(二)持续优化收支结构,保证财政平稳运行

1.夯实收入基础,优化支出结构。积极协调税务部门做好税收收入组织工作,挖掘增收潜力,确保应收尽收;强化对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从严从紧核定“三公”经费。

2.严格预算管理,加强统筹调度。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区各项政策要求,坚持量入为出、依法理财,继续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提升财政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提高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性、规范性。

3.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切实兜牢“三保”底线,提升“三保”保障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降低债务风险水平,充分发挥政府债券有效拉动投资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深化财政改革,助力转型发展。优化税收结构,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推动现代财税制度建立;聚焦产业转型和数字转型两个重点,全力支持我区抢抓全市“数智新城”建设机遇,为我区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三)持续聚焦高质量发展,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1.落实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继续实施制度性减税降费政策,不折不扣做好税收政策的贯彻落实,持续涵养财源、壮大财力,努力形成“放水养鱼”“水多鱼多”和经济增长、财政增收的良性循环,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

2.支持民营经济,激发市场活力。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扶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企业的支持作用,用足用好企业资金链应急周转保障资金,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3.保障重点项目,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我区转型发展重大项目,扎实开展项目排序,确保财政资金投入不撒“胡椒面”,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合力推动转型项目建设。

(四)持续推动社会事业,精准增进民生福祉

1.支持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聚焦乡村振兴,落实农业补贴政策,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品质。

2.建设医养工程,推进医疗提质。支持医养工程项目建设,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保障水平,做好新形势下新冠疫情应对工作,尽最大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3.优先发展教育,推进教育提标。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推动教育资源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4.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生态塑形。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支持“创卫”工程,巩固“创卫”成果,强化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推进生态文化旅游相融合,做好乡村休闲、农业体验、森林旅游等新型旅游项目的资金保障。

2023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区人大的监督,虚心听取区政协的意见和建议,紧紧围绕区委建设“中共创建第一城”首善之区总目标、总任务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政领财、以财辅政,锐意进取、务实笃行,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展现更大作为

主办单位:中共阳泉市城区区委 阳泉市城区人民政府主办   网站地图
地址:中国山西省阳泉市南大街300号 邮编:045000 联系方式:0353-2169068 cqxxzx@126.com
ICP备案编号:晋ICP备 05007173 号 网站标示码 1403020001 晋公网安备 140302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