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阳泉市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
凝心聚力谋发展 奋勇争先谱新篇
发布日期:2023-03-24 09:34 来源:

2022年,面对疫情对我区服务业的严重冲击,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各项目标要求,奋力拼搏,勇毅向前。全区经济延续恢复态势,稳定向好发展势头进一步巩固。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7.22亿元,同比增长1.6%,排名全市第五。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0.36亿元,同比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4.73亿元,同比增长2.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92.13亿元,同比增长1.4%三次产业的占比为0.2%、15.3%、84.5%。

一、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第一产业稳中向好,农业牧业支撑明显。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排名全市第二。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0.71亿元,同比增长5.02%。其中,农业产值0.43亿元,同比增长8.86%;牧业产值0.2亿元,同比增长6.75%;林业产值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增速分别为0.65%、9.79%,

第二产业持续发展,建筑业贡献突出。工业增加值完成24.14亿元,同比增长0.7%,实现由负转正;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0.59亿元,同比增长7.1%,带动二产增长作用明显。

服务业稳步增长非营利性服务业带动力强。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92.13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44.3%,同比增长1.4%,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3%)0.1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三。其中:批发零售业完成27.26亿元,同比下降6.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18.93亿元,同比下降6.8%,住宿餐饮业完成6.81亿元,同比下降0.6%,金融业完成28.7亿元,同比增长3.5%,房地产业完成15.53亿元,同比下降5%,营利性服务业完成26.1亿元,同比下降3.7%,非营利性服务业完成68.78亿元,同比增长10.3%,非营利性服务业对服务业增长拉动效果明显。

二、四大经济指标运行特点

  1. 工业

    2022年,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9.5%,于全8.7%)28.2个百分点,于全8%)27.5个百分点,排名。其中,12月当月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1%,排名市第一

    从月度增速看,2增速呈现正增长3月开始受同期基数大幅走高及疫情影响,月度增速开始呈现负增长,11月大幅62.1%12月因能源保供需求,当月增速呈现高速增长,同比增长达到40.1%,月度增速由负转正

    从累计增速看,一季度呈正增长;从4月开始,累计增速逐月走向负增长,降幅由1-4月的-3.1%降至全年的-19.5%降幅呈现趋缓态势2022年实现增加值累计同比下降19.5%,增速较前三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较上半年降低10.3个百分点。

    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5.7%,增速较规上工业增速6.23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4%,增速较规上工业增速低12.11个百分点;电热燃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增速较规上工业增速21个百分点。

    从产品产量看,发电量生产680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7%;原煤生产104.7万吨,同比下降28.9%,其他洗煤98.2万吨,同比下降28.9%饮料1万吨,同比增长9.5%;耐火材料制品2.58万吨,同下降15.5%;商品混凝土23.4万立方米,同比下降4.3%;矿山专用设备0.19万吨,同比下降27.1%。

  2. 投资

    2022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43亿元,同比增长13.3%。按照市下达各县区考核目标任务排名第一,增速排名第二。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25亿元,同比增长7.3%;房地产投资完成1.18亿元,去年同期房地产无投资额。

    从项目情况看,全区在库项目62个,与去年同期持平;有工作量的45个,较去年同期减少2个。其中:投资项目58个(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25个,500-5000万元项目33个),有工作量的44个,占比为71%;房地产项目4个,有工作量的1个。1-12月新入库项目27个,较去年同期减少6个。续建项目35个,有工作量的21个(投资21个),占比60%。

    主要指标看,工业投资完成1.75亿元,同比增长54.6%,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05亿元,同比增长141.2%;基础设施投资完成4.62亿元,同比增长20.6%;其他投资完成16.06亿元,同比增长8.2%;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71.6%。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81亿元,同比增长117.4%,占全区投资的比重为3.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5亿元,同比增长54.6%,占全区投资的比重为7.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9.87亿元,同比增长8.6%,占全区投资的比重为88.6%。

    从投资构成看,建筑安装工程完成21.27亿元,(当月完成1.2亿元),同比增长24.6%,占全区投资的比重为94.8%;设备工器具投资完成0.83亿元,同比下降24.5%,占全区投资的比重为3.7%;其他费用投资完成0.32亿元,同比下降80.1%,占全区投资的比重为1.5%。

    从经济类型看,全区国有经济完成投资17.08亿元,同比增长10.6%,占全区投资的比重为76.1%;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5.35亿元,同比增长22.7%,占全区投资的比重为23.9%。民间投资累计完成5.35亿元,同比增长32.6%。

(三)消费

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完成122.8亿元,同比下降1%,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0.1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四。限额以上零售额完成27.13亿元,同比增长6.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2%)2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三。

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全区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8%

从消费形态看,全区实现商品零售115.8亿元,同比下降1%,实现餐饮收入7亿元,同比下降2.5%。

从行业来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243.7亿元,同比增长6%,零售业实现销售额98.7亿元,同比增长6.1%,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4亿元,同比增长21.7%,餐饮业实现营业额8.3亿元,同比下降3.4%。

从类别看,限上粮油食品类累计增速6.7%,饮料类累计增速18%,烟酒类累计增13.3%,日用品类累计下降4.5%。通讯器材类、汽车类受疫情影响较弱,保持高速增长,累计增速分别达49.7%、23.%。服装鞋帽纺织品类受疫情影响明显,累计下降14%。

(四)财政收入

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2月完成29871万元,同比下降4.7%。

三、存在的问题

实体经济发展过于倚重煤炭行业。从当前工业经济发展看,我仍然面临着倚重煤炭行业制造业发展不足增加值负增长企业较多等问题,这将成为制约工业经济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不利因素。我区规上工业制造业的下降行业占到75%,主要核心问题是大多行业依附于煤炭生产企业,煤炭兴其也兴,再加之面临原材料上涨、劳动力、环境成本等压力陷入经营困境,产业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

消费市场仍旧以传统消费为主,企业对新经济、新业态、新环境的敏感性较弱。一是受新冠肺炎疫情散发、反弹等影响,我区服务业企业应对措施相对缓慢,仍旧主打自身优势服务,没有更好地适应疫情防控与消费需求改变等新动向,导致我区消费市场缺乏增长新动力;二是传统零售百货企业服务相对单一,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于消费条件、消费场景等最新的消费需求,导致销售收入明显减少;三是企业因亏损等原因突然申请退库的情况,造成带基数退库的结果,导致数据质量下降。

四、意见建议

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一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要找准城区作为城市中心区发展农业的主体思路,如尝试“绿色水果基地”、“近郊蔬菜基地”等,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二要加快我区工业转型步伐。大力推动我区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造提升装备、工艺、产品;引导我区处于“去产能”范畴、市场无竞争力的企业加快调整转型步伐。及早筹备城区自己的“工业产业园”,支持优势企业入驻产业园,转型升级,构筑二产硬支撑。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我区第三产业比较优势,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突出发展工业仓储、工业物流、生产资料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尝试发展城区辖区内观光、休闲、购物一体游。

畅通工业资源下沉渠道。一是要加大制造业产业服务继续落实“一企一策”帮扶责任,对生产正常的制造企业要挖潜力,提速增效,确保工业增长势头不减。二是要加大对新兴工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各项政策优势,鼓励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在我区落地

以项目之进促发展之稳。一是要壮大产业规模,集聚产业效应,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尽早梳理制约未落地、未开工项目的原因,聚焦主要矛盾和问题,统筹协週、持续用力、务求突破,加快项目转化和落地建设进度,推进项目建设,转型发展。

利用传统消费促进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一是继续动员更多企业参加消费券促消费活动,激活市场潜力,提振消费品市场。二是开展入企服务,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疫情防控优化调整的新环境,持续提高优质商品和服务水平,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不断释放消费潜能。三是利用消费促进新经济业态如文化产业、数字产业在我区的发展,利用多样化的发展,提升城区经济增长的底气和韧性。

主办单位:中共阳泉市城区区委 阳泉市城区人民政府主办   网站地图
地址:中国山西省阳泉市南大街300号 邮编:045000 联系方式:0353-2169068 cqxxzx@126.com
ICP备案编号:晋ICP备 05007173 号 网站标示码 1403020001 晋公网安备 14030202000010号